1. 《暮江吟》——白居易(唐代)
- “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”
-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,通过新颖巧妙的比喻,展现出九月初三夜晚的宁静与美妙。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,新月形如弯弓,营造出一种和谐、宁静的意境。
2. 《若耶溪上》——陆游(宋代)
- “九月霜风吹客衣,溪头红叶傍人飞。村场酒薄何妨醉,菰正堪烹蟹正肥。”
- 九月寒冷的霜风吹拂着游子的衣裳,溪边的红叶随风起舞,仿佛是在与人嬉戏,不时地从身旁掠过。走进村庄,那里的酒虽不醇厚,但足以让人沉醉其中,菰菜鲜嫩可口,螃蟹也肥美诱人。整首诗通过对若耶溪边秋景的细腻描绘和乡村生活的温馨展现,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、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。
3. 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——王维(唐代)
- 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
- 此诗虽重点写重阳节对亲人的思念,但从侧面反映了9月人们的活动和情感。诗人独自一人漂泊他乡,在9月的重阳节这一节日里,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,遥想兄弟们登高望远、头插茱萸的情景,而自己却不在其中,孤独之感油然而生。
4. 《九月十日即事》——李白(唐代)
- “昨日登高罢,今朝更举觞。菊花何太苦,遭此两重阳?”
- 昨天刚登完龙山,今天是小重阳,又要举杯宴饮。菊花为何这样受苦,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?此诗体现出诗人在9月里的感慨,以菊花自比,表达了自己的某种心境。
5. 《九月九日登玄武山》——卢照邻(唐代)
- “九月九日眺山川,归心归望积风烟。他乡共酌金花酒,万里同悲鸿雁天。”
- 诗人在9月9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,心中的归思和对故土的热望,如同眼前聚集的风尘一般浓烈。身在他乡与他人一起喝下菊花酒,离家万里,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,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。
6. 《不第后赋菊》——黄巢(唐代)
- 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”
- 这首诗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对未来的憧憬。诗人以菊花自喻,等到秋天9月到来,菊花盛开时,其他的花都已经凋零。菊花的香气冲天,弥漫在整个长安城中,满城都像是披上了黄金甲一般。
7. 《夜雨》——杜牧(唐代)
- “九月三十日,雨声如别秋。无端满阶叶,共白几人头。点滴侵寒梦,萧骚著淡愁。渔歌听不唱,蓑湿棹回舟。”
相关文章:
碧玉为什么越戴越黑(碧玉会不会变色?)04-02
花为什么叶子变黄枯萎(兰花叶发黄干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)04-01
为什么要买排屋别墅(联排别墅vs独栋别墅哪个好呢?)04-01
实木地板为什么要打龙骨架(安装木地板要打龙骨吗?)04-01
化粪池为什么不会满出来(化粪池构造介绍)03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