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身疲力尽,是一种什么感觉,心无所恐,又是一种什么感觉。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当欲望大于自己的有效边际和能力氛围时,就会感到无能为力。无欲则刚,无私最无畏,当心无所恃时,也就什么也不想了,也就什么都放下了,这时的心境,反而会平静下来。
人生的“宿命”到底是什么,每一个人的回答和结局是不同的。有的人活得风生水起,有滋有味;有的人却是举步维艰,承载了太多的无奈与不幸。其实,究其原因——不外乎,有两样情绪纠结,一直交织反复存在着,就是每一个人心中,都存在着一个“心念”和一个“心魔”。谁占了上风,谁就会被谁控制,“心念”是初心,是专注,是神往,是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与追求;而“心魔”则是邪念,是冲动的魔鬼和恶性膨胀,是自己一意孤行,执迷不悟,错上加错,酿成的人祸。

“心念”,是一个正向效应,也就是内心笃定,心有所往,执着地追求着自己所热爱的人和事。即便在其追逐过程中,会遇到一些波折,或不幸。但也能毫无怨言地继续坚持下去,直到有一天慢慢实现了预期的目标。而“心魔”,却是一个反向的恶性循环,是人性弱点中,暴露出的一种膨胀的心态,无法控制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,是私欲、邪念的横流。
“心念”与“心魔”,同时会存在于一个公共相交的部分,或是一个临界点的区域里,无论是偏左,还是偏右,都会导致情绪的不稳定。有些问题是自身的原因,需要向内求得以改善。有些问题需要向外求,向外延伸,是外部原因造成的,需要外部环境的更正,或改变。

所以,人一定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己,从而达到向内求与向外求的统一。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擅长,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。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但却意识不到错误的原因,好大喜功,前功尽弃,功过两亏,看不到、抓不住事物的本质,一切成就和成功,也就都变成了偶然,最终自己的失败,也转换成了必然。
于是,受内外不平衡的压抑,就可能对事物的认识,造成一定的扭曲。非白即黑,是似而非,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两个极端。一个人内在显现出来的,就是恐怖、不安、心无所安,一切不停息地都向外求索。而外在显现出来的,就是更多的不如意的结果,人际关系不如意,工作事业不如意,甚至会时有灾难的伴随,时运时好时坏,让人捉摸不定,这些都是向外求,得不到结果的表现。
只有当我们真正掌握了,向外求与向内求的平衡术,心有所悟,心有所往,心有所安,才能活出三生平衡,活出三生之美。生命,才会从最根本的意义上,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。人活着,其实就是一种心态,你若觉得快乐,幸福无处不在;你为自己悲鸣,世界必将灰暗,你若觉得自己精彩,也必然能吸引蝶儿飞来。

大道至简,殊途同归,求同存异,和谐共处。思想不在一个高度,尊重就好;三观不在一个层次,微笑就好,灵魂不在一个频率,祝福就好。人与人之间,最好的相处模式,就是打到静音模式,默默耕耘付出,默默提升自己;就是你说我听,你做我行,你好我更好。尊重是标配,靠谱是高配,厚道是顶配,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,健康的体魄,又同生在一个世界的大屋檐下,你来我往,就是相遇和绝配。
相遇,是一份美丽的邂逅;相知,是一份坚定的守候。有一种人,不会说甜言蜜语,却会付出了真心;有一种情,超越了任何感情,只因有一份珍惜;有一些话,无需开口,就已知来自内心深处;有一些爱,不需要太多言语,只是一份最真的赞许,就知那是深情的告白。人与人之间,若是真诚,就可交心;心与心,若是信任,就可相知。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,最美的话,不是有多动听,而是有多真;最好的人,不是有多完美,而是有多珍惜。一份缘,相遇在人海,一份情,守候在岁月;一份爱,发自内心;一份感动,来自信任。有情的人生最好,有爱的路途最美。

要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,就需要选对平台,瞄准趋势,紧抓风口,合作共赢。小合作,要放下自我,彼此尊重;大合作,要放下利益,彼此平衡;一辈子的合作,要放下性格,彼此成就。一味索取,不懂付出;一味任性,不知让步,到最后必然输得精光。共同成长,才是生存之道,互帮互助,才是成功之路。工作如此,婚姻如此,做人如此,事业亦如此。
因为无能为力,所以,顺其自然,因为心无所恃,所以,随遇而安。无能为力,是为了退一步,海阔天空;心无所恃,是为了曲径通幽,穿透人生。世界上,所有的惊喜和好运,美梦和夙愿,都是我们长期积累的温柔和善良。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,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,把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待好,我们所希望的一切,都在路上。余生不长,该忘的忘掉,该放的放下,让心归零,深深扎根,轻装上阵,微笑前行……

相关文章:
碧玉为什么越戴越黑(碧玉会不会变色?)04-02
花为什么叶子变黄枯萎(兰花叶发黄干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)04-01
为什么要买排屋别墅(联排别墅vs独栋别墅哪个好呢?)04-01
实木地板为什么要打龙骨架(安装木地板要打龙骨吗?)04-01
化粪池为什么不会满出来(化粪池构造介绍)03-31